目前我国是石材资源大国,石材矿山遍及全国各地。全国现有商业与专业名称的各类花岗石材、大理石材、板石材、沙岩石材等品种超过1800种。国家技术监督总局颁布的《天然石材统一编号》标准已收纳常用的花岗石材240个品种、大理石材58个品种、板石材8个品种。汉白玉、金钻、黑金钻、蝴蝶蓝、紫金梅、云南砂岩等石材品种,都属于世界级的名贵石材品种。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石材矿山建设快速发展,已经形成了包括天然大理石、花岗石材、石雕、人造石材、石材机械、石材磨具、金刚石工具、石材防护产品等20多个专业门类的综合性产业。2000年以来,全国石材年产量年均增长15%,2006年全国产量约为2.6亿平方米,产值约1700亿元,国内消费1.5亿平方米,进出口贸易近40亿美元,其中出口28.5亿美元。全国约有750万人从事石材工作,全国石材矿山采点坑口超过一万个。在许多贫困山区,发展石材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。我国石材的产量、进出口贸易、石材消费三项均居世界第一。展望未来,石材以其自然、美观、典雅、华贵等特点成为人们首选的建筑装修、装饰材料,石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也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产业。
石材矿山的开发建设是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。90年代以来,各地区、各部门虽然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石材矿山建设的审批和管理,矿山“小、土、散”的状况有所改变,但从总体上看,目前我国石材矿山建设仍然严重滞后,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一是石材矿山普遍“小、土、散”。由于矿山开采企业进入门槛低,造成企业规模小,且长期以来矿山本身投入就不足,开采方法与技术装备、人造石生产线水平不高。按石材矿山规模的划分,年产10万立方米左右才算是大型矿山,而这样规模的矿山我国只有3个,年产量在1万立方米的就已属于比较大的矿山。世界先进水平的矿山一般年产荒料为15—20万立方米,西班牙、意大利最大的矿山年产荒料30万立方米以上,而且没有1万立方米以下的矿点。
二是粗放生产,资源浪费。我国石材荒料开采的成品率平均约为20%,而意大利等石材业先进的国家荒料开采成品率为85%以上,我国每年约有4亿立方米的各种废石料积压,相当于约3.2亿元白白流失。我国石材行业劳动生产率为每年人均25立方米,而意大利为180~200立方米。
三是管理无序,乱开乱采。有不少矿点未作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、化学分析、物理测试、前期市场调查就盲目上马,随意打眼放炮,造成人力、物力、资源和财力的浪费。全国约有50%的石矿开采点处于技术非常落后、甚至野蛮开采状;约有30%的矿点技术一般,但不具规模经济;约有20%的矿点虽有一定规模与技术,但与国际水准仍有很大差距。 |